MS in Pocket 系列 普通版周边系列的级别或分类的周边单品
---------------------------------
机设介绍:
(本机设为本人根据各个机设原文使用谷歌翻译而成)
---------------------------------
外盒展示及尺寸对比
正面封绘采用了与现在相似的半透明式样。
左上角可以看到该系列的名称“MS in Pocket”,右上角标注了产品编号“13”以及1/144的产品比例。
封绘下方为机体名称“杰维林”与实物半身照。以及生产地“日本”。
不知道是因为塑料氧化还是原本如此,可以看到杰维林实物与封绘与动画中不同,更贴近于蓝绿色
但实际上这2种配色的杰维林设定都存在。
背面介绍。
(这图P的真不错)
侧面封绘
右下角标注了价格“1000日元”
侧面的机体介绍
喷口与短矛组件的可动展示
内盒配件一览
内盒使用了泡沫塑料作为支撑物。
正面放置了成品状态的杰维林主体。
背面放置了说明书以及需要自行组装的板件(背包与武装配件)。
说明书正面。
说明书背面。
板件一览
(在当时看来,这个分件水平是非常优秀的)
补色贴纸
本体展示
其上手臂上严重的偷胶,以及为了安装特效件后能不与肩甲互相干扰而增长的光束盾发生器连接杆,这些问题都对整体美观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整个玩具仅在头部拥有涂装。
背面可以看到短矛组件。
背部短矛上的灰黄标志为贴纸,其他均为分件。
尺寸对比,机设14.5米
与1/144拼装版的杰维林作对比(完全素质,贴纸也只贴了眼部“墨镜”)
虽然同样是万代1/144的比例产品,但相对来说HG版本的身材显得更为纤细与顺眼(胸部,肩膀,肩甲与腿部),而MIP版本有着一丝壮实感。
而两者的分件也因为定价与定位的关系,差别巨大。
从背包也能明显看出二者在分件上的区别。且MIP版的短矛是可以拉出的,但HG版本并不行。毕竟HG版定价500日元,而MIP版定价1000日元。且前者定义为需要自行制作的模型,而后者定义为玩具。
将背部螺钉拆除后就能打开盖板看到内构。
与当时的拼装和如今的成品不同,该款玩具关节上没有任何PC件或是类似于POM/PVC的材料。其手臂的连接部分使用的是嵌入转盘式的关节。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再加上年代久远有所老化,整个玩具非常得松,我已经使用胶水加固过关节了。
而玩具的分色分件大家就自行理会吧,只能说万代的开模与设计技术一直在圈内位列前茅,无非是定价与定位的问题,以及万代想不想,要不要,做不做。
可动展示
大腿根部的缺口,为腿部的平抬幅度提供了条件。
与HG进行一个简单对比,可以说是各有优势吧。
(HG的喷口全部无可动且腿部可动较差,但在手臂的平抬与弯曲、裙甲以及接地性上比MIP好。)
细节展示
整个玩具只有头部拥有涂装,以表现出头部的外观。细节方面头部的火神炮也有所刻画,但无更多细节或刻线。且涂装做工现在看来是比较一般的。
胸部与腰部皆为分件,没有过多的细节与刻线,只有基本的机体轮廓线条。
肩甲将机设图上的装甲缝也进行了刻画。上手臂的偷胶问题极其影响美观。手型也只有原配的持物手。
下半身的分件还是不错的,6个喷口、脚部以及脚掌皆为分件。
侧身
小腿侧面的细节与喷口分件。
脚底板无细节,只有插孔。
后脑勺的监视器无任何涂装。
背包的喷口与黄色外框为分件,短矛组件的白色与灰色部分也为分件,而梯形图案为贴纸。
腿背原有的刻线细节并未刻画出来。
背包拆除后的背部。
背包通过2个插口进行连接。
背部短矛与手柄可拉伸与展开
短矛从背包上拆卸后是可以通过手柄进行手持。
但短矛安装在背部时受到手臂可动限制,无法手持。
没有缩胶,也没有左右合的一体式成型的光束步枪。
光束步枪可以手持,但由于没有专用的持枪手,所以显得很出戏。
光束火箭筒,全身都有着较为丰富的细节,
光束军刀,刀柄处需要自行上色。
光束盾牌特效件上的光束轮廓也被刻画了出来。
可将特效件与光束盾牌发生器组装,并安装在手臂上。
光束盾牌展开模式。
正是因为光束盾牌发生器的连接杆较长,所以特效件与肩甲之间没有干扰,但影响了美观。
POSE展示
(可动情况大家也看到了,我尽力了)
厂商 | 万代 |
系列 | MS in Pocket 系列 |
级别或分类 | 普通版 |
发售时间 | 1993年 |
价格 | 1000日元 |
名称 | 13 杰维林 |
人物名 | RGM-122 杰维林 |
版本 | 普通版 |
编号 | 13 |
比例 | 1/144 |
材料种类 | 塑料 |
玩具分类 | 塑料拼装模型 |
参与创建 | 横竖都是二狼牙LY中基序列520型或守空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