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sToys变形金刚系列 普通版周边系列的级别或分类的周边单品
战戟这个角色在动画里戏份其实不重,但是战戟却又是比较受到关注的一个角色,原因在于G1动画汽车人一方载具形态多为民用车辆,而对手霸天虎则是清一色的一线军事装备,这使得汽车人在与霸天虎的战斗中除了“光环”加身外时时处于劣势,而战戟则是早期汽车人部队中为数不多的载具为坦克的角色(其实其原型M551谢里登被称之为坦克也算相当牵强,最多算个轻型坦克),所以战戟备受正义的“小朋友”们的热切关注。
动画中的战戟:▼
下面有请本帖的主角——FT41战戟!:▼
外包装一如FT既往简单整洁,正面是玩具两种形态展示;背面则是各种形态的多角度展示以及注意事项,可惜的是并没有中文说明。
说到这大河说一句题外话【和评测无关,不愿意看的可无视跳过】,遥想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G1动画和玩具风靡之时,孩之宝的变形金刚玩具被当年的我们奉若珍宝的同时也让当年的我们开始感觉到改革春风吹来的大洋另一边的气息,包装上满满的英文告诉我们这是大洋另一头舶来的高级货!(当时还不懂中国代工,但是确实是进口身份)除了感受洋文带来的高级感和虚荣之外,我们却无法在包装明显的位置上看到我们熟悉的机器人的名字(个别玩具的个别版本会在角落里标注汉字)……时至今日,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玩具仍然难以寻找到几个中文汉字,这让我不眠感到些许唏嘘……
注意:我知道杠精们知识后开始那耐不住了,麻烦先看这:
我知道有版权的原因;但是不影响背面的说明文字,只要不叫战戟不出现标志,其他文字完全没有问题!
我也知道这些玩具首先是海外发售所以就赢了英文包装为了降低成本就通用包装省的重印……
我对此其实也无异议,不过是发散思维想到民族自信心真的不是空谈,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时间和实力的积累!
言归正传开盒子:▼
内容物为:玩具主体一个,外星人面具一个,信用卡材质人物卡一张,说明书一本。FT特色浓烈的简洁!这几乎是我买过的玩具里配件最简洁的一类。
我们来看看玩具整体表现:▼
综合看玩具正面、背面都是相当的干净,侧面尽管有背包但是相当协调,比MP44莫名其妙的背包好太多;细节上对G1动画是下了功夫的,甚至大河觉得这次FT把还原度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优先级,甚至为次牺牲了不少东西。
我们在来看看可动:▼
●头部360旋转+一定俯仰;
●双肩正常情况下只能向上抬起不足45度,如果拆肩可以达到抬平,但破坏整体形态,不应算作正常的可动;
●肘关节超过90度一点,但是离贴臂差很远;
●手腕360旋转;
●手指4指联动,拇指不可动;
●腰部360旋转+向前90度弯腰;
●前裙甲整体可翻起;
●侧裙甲可翻起;
●大腿侧踢超过180度且支撑力足够(但非齿轮);
●大腿前台可以抬平,后踢将近抬平差一点但是不影响;
●膝关节标准90度弯曲没有任何余地;
●脚腕横向接地角度极大!可以全程直接全脚掌接地!
●脚掌前后有接地;
●坦克炮管有伸缩;
玩具POSE展示:
载具形态:▼
载具形态的原型为美制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其特征为娇小的车身扛着一门夸张的152毫米口径的“巨炮”!(所谓“娇小”当然是在坦克圈里论)这个炮有多夸张呢?我们做一个对比:
目前世界主战坦克长度基本在10米左右,战斗全中50-70吨,火炮口径120-125毫米;
作为轻型坦克的这货全长6米左右,战斗全重也就16吨上下,火炮口径却达到了惊人的152毫米!
如果大家对这款坦克感兴趣可以在文章结尾链接看我之前做的其他家战戟评测,内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FT战戟和BC战戟载具形态同框▲
总评:
优点:
1、还原!可以说目前MP级别最还原的作品,没有之一。
2、玩具质感好。FT这次采用了并不适合变形金刚玩具的全涂装,档次感提升颇多;同时金属件的运用是玩具重量感十足加上金属涂装会让玩家有一种全金属的错觉,这样的操作非常取巧。
3、人形、坦克形态美型度都很高。
缺点:
1、玩具强度差!“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感觉上的品质感不代表玩具真的结实,甚至会给人一种结实的错觉从而导致玩具更容易被损坏。FT的这个战戟应该是FT所有出的产品里最脆弱的玩具之一,就目前出货时间不长的这段时间已有多个位置产生断裂,这其中有设计上的缺陷,也有材料上的选择失误,更有做工上的瑕疵。
主要问题总结:
①断膝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设计上的缺陷,即使没断其设计也是相当危险,兄弟们把玩时要特别注意!
②断脚问题。已经出现脚腕关节因为漆面太厚导致阻力过大造成脚步部件连接环碎裂。(这个是做工上的问题,或许并非频发)
③漆面磨损。全涂装变形金刚在这一点上确实难以避免。
2、载具形态比例错误。其坦克形态和MP小车一样大小,这个是个严重的失误。或许有人说这是为了保证人形比例不得已的取舍,但是大家可曾记得FT自家的的飞天虎成员--“打击”做到了人形比例和车型比例双兼顾受到大家齐声称赞,既然我们称赞这个亮点我们就不得不承认FT战戟的这点是个失误。
3、第三点我不知道能不能算是个缺点,或许不算,只是我个人觉得FT战戟的人形态美型优点过度,完完全全的长腿欧巴模特身材,或许这正符合时下中国对“美”的阴柔倾向,但是这样柔美笔挺的战戟和我儿时的记忆有些出入。
目前市面上MP比例的战戟前后有三家厂商出过,我也先后都入手了,所以今天在此做个简单的横向对比▼
正面FT显然最挺拔!
BC的显得臃肿有些重甲武士的感觉;
FV则是更像动画里个别桥段的迷你战士的感觉。
这里面要是说明一个问题,就是G1动画里的一个习惯,就是某些非主流角色会自动协调身材,战绩就是其中之一,更小金刚一起的时候就是矮矬,和挺拔一点的角色在一起的时候自己也会挺拔一些。
背面FT、FV显得更干净清爽,尤其FV更是一点背包都没有;相比较之下BC的背包略显琐碎。(本人的BC战戟背包部分并没有安装说明书变,而是按照自己认为更好看的形式做了调整)
侧面看由于角色小臂履带的阻挡和拍摄透视问题只是各自高矮胖瘦的区别而已,实际上BC背包最大、FT次之、FV没有单独的背包。
下面是三家玩具坦克形态和动画形象的对比:
不难看出三家玩具的取向大相径庭。
对照动画的形象我们惊奇的发现载具形态下最还原动画的居然是FV的产品,而BC和FT则是选择了还原现实中的原型坦克。
相比较而言个人认为BC的坦克形态相对最好,取形最为准确。(不仅仅是比例问题)但是BC坦克形态也有个失误,就是作为坦克标配的烟雾发射器并没有体现,结合变形过程其实即使刻画出来也对变形难度没有很大影响,应该是有意无意的省略了,另外BC坦克的炮管没有伸缩也是个失策的地方。
总结一下:
FT最为美型也最具档次感;BC则是融入了更多机甲概念在里边,战车形态是相对最带感的;FV呢忠实的还原了动画里“矮子”战绩的形态,载具坦克则“忠实”不加美化的还原了动画形象。
大河这三款玩具都先后入手,手心手背都是肉,而且大河不愿意在三家玩具里评出个高低上下,只是觉得三款玩具都有其自身特点,与其分出个三六九等倒不如多玩一些玩具,有道是“天容万物,海纳百川”,多多感受一下不同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不是更好么?:)
鸣谢78动漫网友装甲橘子在揭皇榜活动中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