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9 卡恩兹巴克

M9 Gernsback,M9 冈斯巴克

简介:

全金属狂潮机体。美军计划中的主战机体。EMD测试机完成后于开始装备美军,第一批只生产了26机。然而同期的秘银已经完成了量化生产,各战区部队已经开始大量配备。
克鲁兹机的AI名叫由加利(ユーカリ,CV:田村由加莉)。

M9 卡恩兹巴克

     美利坚合众国所研发的第二世代型AS布什耐尔(法兰绒)后继机种。搭载了以钯反应炉为首的黑科技装备,可说是代表性的第三世代AS。秘银抢在美国之前率先引进了E系列。其中还有着作为指挥官机而针对通信机能予以特化的毛座机、针对狙击性能予以特化的克鲁兹座机,于规格面有所更动的机体存在。另外,尚有属于D系列的M9D鹰隼,以及作为美军制式采用机的A系列等衍生机型。可说是今后很有机会作为主力使用的机种。

机体数据 M9E Gernsback

机体编号 M9 Gernsback

全高 8.4m

总重 9.5t

机体动力来源 钯反应炉(常温核融合反应炉)

Ross & Humbleton APR 2500a

最大作战行动时间 150小时

最高时速 250km/h

最高跳跃高度 45m

机体固定武装 AM 11 12.7mm 机枪 x2

XM 18 线枪 x2


起源

  在阿富汗战争,美军发现M6与老一代的RK91只能打成平手之后,开发比M6性能更高的机体就成了必然。军方根据专业的分析团队整理的详细报告,开始摸索次世代机体的性能规格要求。当然,开了上帝视觉的我们知道,后来完成的次世代机就是大名鼎鼎的M9“卡恩兹巴克”(Gernsback)。

由美利坚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主导,吉奥特隆公司负责执行的次世代机的开发计划,在对多个方案反复推敲检讨择优之后,终于确定下了具体的规格要求:单人驾驶、9米12吨以内、高机动力、高功率引擎、全新的关节驱动、支援用AI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具技术革新色彩的当属动力源了。DARPA指出,次世代机必须搭载能完全替代燃气涡轮引擎的新式动力源技术,来满足上述各种苛刻的规格要求。


钯反应炉

       现在我们都知道,钯是利用氢的清洁能源供给源开发中所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作为埋藏量不到24万吨的贵金属,钯是常温核融合所不可或缺的元素。常温核融合炉是一旦反应开始,就可以一直稳定供能。将其用在AS上的话,只要在运转极限时间之内,AS就能一直获得战斗所需的能量。而且钯反应炉在运作时几乎是无声的,比安装在其后部下方的冷却系统还要安静。可以说,摒弃了传统老式引擎的M9,被赋予了梦幻般的隐匿性。

       小提一嘴。之前在阿富汗战争中,就频频传出苏联前线部队配备的Rk-91野蛮人被游击队俘获使用的消息。不过和采用老式化石燃料内燃机的二代机不同,身为次世代的三代机M9搭载的钯反应炉,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通过逆向解析就可以充分掌握,更别说复制再造了。


先进技术

        M9和过去二代机的另一大不同之处,便是采用了电磁肌肉束作为驱动装置。电磁肌肉束以形状记忆塑料制成,依靠通电加压来实现收缩驱动,其本身材质是很轻的。拜其所赐,尽管M9是陆战兵器却身轻如燕,质量之轻和战斗机并驾齐驱。

在M6“丛林法兰绒”时期,机体的驱动系统由油压驱动和外骨骼框架构成。考虑到载重和结构强度的问题,M6的外装甲采用了类似坦克装甲板直接焊接固定。与重视防御的M6不同,M9最优先追求的是机动力与运动性,由于作为驱动装置的电磁肌肉束本身就自带防弹能力,取代了一部分装甲的作用,实际上也减轻了机体的重量。电磁肌肉束的覆盖取代了传统老式的油压系统,为机体内部腾出了不少的空间,可以搭载武器平台、ECS、感测器和丰富多彩的电子设备

头部

           人形兵器的一大特点,就是直立步行状态下机体会很高。因此,头部位置非常适合集中配置感测器、通讯装置、雷达和红外线等设备。 区域通讯用综合天线(RCIA)  而相对于单眼的E系列,M9D系列的头部光学摄像机分为左右双目,这种可视光用高解析度光学摄像机/传感器给人的印象是更接近人类——或者是某种凝视猎物的猛兽。这种设计据信是沿袭自M9A2SOP,是考虑到即便一侧中单受损,另一侧也能发挥出应有的机能。为此,甚至在双目中间设置了厚达6毫米的钛隔离壁,用以防止一次中单导致双目摄影机均无法使用的尴尬。除了搭载有对空对地雷达这些常规设备外,还有在相当于眉心的位置安装有终端诱导激光装置,能够在特殊作战时对战斧式巡航导弹进行指定瞄准。


胸部

       考虑到机体直立步行时的稳定性,钯反应炉和电容器均被收容在重心偏下的位置。由于三代机具备高度的运动性,驾驶舱区块在高速移动时移动量理应尽可能的小。同时机体的腰部必须保证有足够充分的可动性,这都是三代机在设计上的共识了。因此驾驶舱区块等组件集中在胸部位置,而钯反应炉则配置在驾驶舱下方,也就是相当于腰的位置。毕竟是主动力源所在,因此腰部被施加了严密的防护措施。结果因为装甲厚重的关于,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占到了总重的三分之一。  为了收纳驾驶舱区块胸部中央大大地超前扩出。这块的装甲采用了高强度钢CMF、陶瓷复合材料、纤维强化树脂、阻燃性人造橡胶、高强度轻合金积层而成,是相当厚实的。除了胸部正中央外,机体背面也设置有装甲,承担着保护电容器的职责。并且照顾到后勤维护的需要,背部装甲被设计成能向上开启的护盖状结构。  左右胸部组件是相对于中央的独立结构,该组件是可以稍作旋转和滑动的,完全为手臂可动性服务的设计。同时左右胸部组件在必要时还能充当对中央组件进行防护的间隔装甲机能,特别是当遭到自下而上的袭击时能起到保护头部的作用。另外,左右胸部组件还是副武器的收纳箱,主要可以收纳AS用对战车ATD(Anti-tank Dagger)、手榴弹等小型武器。这里要重点提一下的是肩部装甲。无论是E还是D系列,肩部装甲都搭载了闪光弹/烟雾弹发射装置。相比起尺寸更大、发射角度固定的坦克专用版本。

腹部

         M9参考的则是更灵活的航空机用版本。闪光弹一般用于干扰敌方红外线制导武器,使本机避免被导弹等武器击中。烟雾弹同理,作用也是一样的。不过烟雾弹除了能够应对直接攻击,还能让自身隐藏,敌人看不见自然就无法攻击了(和蝙蝠侠的烟雾弹是一个道理)。如果要尽快脱离战场的话,比较合理的做法就是狂撒闪光弹并同时展开烟雾M9有着高度运动性的要求,为了获得扭腰、屈伸的可动范围,将机腹部位分割成了上下两部分,且间隙很大。为了保护腹部连接处的空隙,在连接部位处设置了可动式装甲。  

胯部

腰部以下,也就是俗称的胯部位,是股部电磁肌肉束连接点、姿势制御用主稳定器、脚部控制支援电脑等的设置区域。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在E系列采用的叠挂式前裙甲设计,虽说在保护股部和大腿部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该处装甲厚度仅次于前胸),但在实际战斗中也会因此增加不必要的干涉而导致自由度的下降。  在左右两侧裙甲也设置有和类似的多用途连接器/悬吊连接口,不过此处更多是用来悬挂收纳格斗武器、弹匣。位于后方裙甲中央的,则是收纳式武器携行挂扣。40毫米步枪、大型单分子刀等主武器都能使用,受惠于此机体可以携带更多的武器装备(之后的量产型M9还在此基础上于后裙甲两侧增设了多用途连接器),可以说是信息量很大的部位



关节

  大大小小的多个关节驱动都是由电磁肌肉束负责执行的,像手指这样的区块100%都是电磁肌肉束,然后外裹人造橡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内置有导电的形状记忆高分子层,在抓握目标时会根据形状软化塑形。当然了,对高分子层通电后也可以使其硬化,以便在携行式武器发射时分散一部分的后坐力。  这里要重点提一下的是肩部装甲。无论是E还是D系列,肩部装甲都搭载了闪光弹/烟雾弹发射装置。相比起尺寸更大、发射角度固定的坦克专用版本,M9参考的则是更灵活的航空机用版本。闪光弹一般用于干扰敌方红外线制导武器,使本机避免被导弹等武器击中。烟雾弹同理,作用也是一样的。不过烟雾弹除了能够应对直接攻击,还能让自身隐藏,敌人看不见自然就无法攻击了(和蝙蝠侠的烟雾弹是一个道理)。如果要尽快脱离战场的话,比较合理的做法就是狂撒闪光弹并同时展开烟雾

武器


Ericon GEC-B 40mm Rilfe/40毫米步枪

       从编号上也不难看出,这款美制第三代AS用突击步枪是埃里克森公司的又一力作。埃里克森是老牌武器制造商了,这家公司原本是专精开发30、35毫米机关炮的,占有车载用中小口径机关炮很大的份额。当第二代M6登场后,AS逐渐从陪太子念书转变为战场上的绝对主角,相对应的武器装备口径也在逐步攀升。当时40毫米以上口径机关炮制造以CTAI公司见长,不过在第三代AS崛起的关键时期这家老牌军火商却因为一些政策层面的因素而梗住了,这就给了埃里克森公司踏足新领域的机会。

从外形上来看,GEC-B型突击步枪与人类士兵所操作的短管步枪一样,AS自带感测阵列所以GEC-B甚至都不需要安装多余的战术瞄准镜(更换枪套后可以安装瞄准镜战术射灯或是枪榴弹等可选装备)。当时埃里克森与莱茵梅托合作紧密(实际是前者正被后者并购),液态发射药无壳弹技术就是两家公司在那段时间完成的(埃里克森实际已是莱茵梅托的下属子部门)。同时吉奥特隆公司的技术协力,使得装备这种特殊弹药的40毫米突击步枪能更快的对应到第三代AS上。当然了,当时埃里克森也使了一点销售策略使得军方更快地在合约上签字(首批出货价格极低)。


Royal Ordnance M1108 anti-tank dagger/对战车短刀

       对战车短刀(以下简称对战车ATD)是第三代AS使用次数较高的一种近战用装备。对战车ATD在结构形状上类似弹簧跳刀,通过刀身收纳进握把刀柄来手纳入左右肋部的收纳箱里。虽然外观上这就是一把小巧的匕首,但对战车ATD刀身内置了串联式的成型炸药,肉眼无法看出,但确实好用。在战斗时作为投掷刀具抛向目标,锋利的短刀身首先刺破最外层装甲,几乎是同时感应到冲击与压力后即时引信引爆炸药,从内部发生爆炸。正如其名,对战车ATD主要用于反坦克作战,不过面对装甲轻薄的AS也有相当不错的破坏力。



机设图


ACG作品

TV作品

3500日元

3500日元

18 M9

2012.4 发售

1800日元

M9 卡恩兹巴克

2008.11 发售

880日元

12800日元

4200日元

4000日元

2800日元

23000日元

3200日元

M9 沙漠涂装

2010 发售

未知

类型 动漫人物/机体
参与创建 adminghostgl1987闪光的吉姆ppsh416